(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1991年1月5日记者吴启基)
中国大西北,历史悠久,时间可以远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半坡彩陶文时期;地域更包括整个西北黄土高原、蒙、藏、宁夏等,随着西北文学、西北电影之后,西北画风也扬起鲜明的创作风格,表现令人注目。
一年前提出西北画风概念
西北美术院院长阎文喜在透露上述消息时提到,西北画风的概念,是在一年前才提出来的,迄今虽然没有具体的理论根据和创作规则,却已产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。一项题为“中国西部油画展”的大型展出,已在珍珠坊的中侨展览厅成功举行。
熟悉中国西北画家与画作的朋友一定也不会忘记,饱受迫害著名的已故“长安画派”发起人之一石鲁就是西北画家,当时同样重要的赵望云、何海霞,现只剩何一人硕果仅存,石鲁颇思为自己画派树立指标,定出创作方向,如他即会指出,“长安画派”,应该“一手伸向生活,一手伸向传统”,真知灼见,一直为目前活跃于画坛的后辈中坚所遵行,“身存乡土,心存乡土”,笔下的形象,鲜少脱离这一框架。
画作表现少数民族风情
阎院长表示,作为一个现代画家,西北同行并未故步自封于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,手法应用上更广泛在写实之外,熟练掌握了抽象主义,表现主义等世界各种流派的表达技艺,内容则尽量做到“深入生活、体验生活,但又不照搬或粉饰生活”,情况正如阎院长所说的:“好的艺术,必须是雅俗共赏,也只有生活本身才能给艺术家变化无穷的题材。”从这点引申开来,画家认为写实画风若要永垂不朽,并反映大家所深感兴趣的不同民风、习俗,似乎也只有写实才能专擅胜任。
阎院长原本生活于南方的广州,后移居到中国的大西北去,对于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,尤其是少数民族,他们简单、朴实的生活,虔诚热烈的宗教信仰,画家推心置腹、感同身受,通常都能以诚恳、深情的目光来看。阎院长就提到:每当见到黄土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困境与默默承受的耐力时,就激动不已,想要把见画出来。
画展上的阎氏油画巨著《无声的古原》《巴郎》《集遇》《烤馕的人》《风林往》《戈壁抒怀》等,题材互异,手法不同,看得出画家有感而发的激情,不带一点矫情造作。
深情表现最深沉的当为《无声的古原》一作,画大小呈116厘米×106厘米。此作一直受到美术界人士的同声赞好,虽然画面只见深浅不同的崇山峻岭,却又“此中有真意,欲说已忘言”。
画家夫子自道,“此作经过长期构思,早在1976年已开始动念,政治与文化气候的反复,令我不敢欣然命笔。”
画的题材,看似简单,青苍画面,山峰起伏,画家要求观者从远近不同的距离观看,从群山的深沉、博大、恒久中感受处于动荡状况下,万千普通人民的共同命运和精神面貌,调子也许沉郁些,正面的激励之情,却又溢于言表。
沙尘鞭影中完成画作
画家感到最快慰的事,莫过于作品得到群众的欣赏、热爱。
他回忆说,前后数次到了西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。
有一回在中苏边境山区为一名哈萨克老牧民画像,被画者高兴地摆好姿态,连周围的旁观者也兴高采烈,参与其盛。那边廂画家一心描绘,这边廂众人骑马扬鞭,唿哨鼓噪,沙尘滚滚中,一幅惟妙惟肖的画作于焉诞生。
大西北的古原,继文学、电影之后,于今也吹奏出阵阵回肠荡气的“画作”唢呐巨响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